樂陵民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由民生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創辦,是樂陵市第一所民辦職業中等專業學校,位于樂陵市阜欣西路1001號,占地324畝,規劃總建筑面積18.6萬平方米,總投資4.5億元,校園整體建筑風格采用的是歐式風格。目前一期工程8萬平方米建設完成,其中綜合樓、教學樓A、教學樓B、藝術樓、食堂以及學生公寓A、B樓已經投入使用,實訓樓計劃于2019年6月份竣工;二期工程學生公寓C、D樓于2019年1月份啟動,計劃在8月底竣工投入使用。
樂陵民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由民生教育集團有限公司(2017年香港主板上市)投資興辦,是樂陵市唯一所民辦職業中等專業學校。學校位于樂陵市阜欣西路1001號,校園占地面積324畝,規劃總建筑面積為18.6萬平方米,總投資約5億元,目前已投資3.5億元,今年投資4700萬元,用于投資建設E、F宿舍樓,校園環境優美,整體建筑采用的是全歐式風格,成為了樂陵外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樂陵民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辦于2018年,目前已建成面積為12萬平方米左右。其中綜合樓1.2萬平方米,教學樓3.6萬平方米,實訓樓1.9萬平方米,宿舍樓3.9萬平方米,食堂0.7萬平方米,建有籃球場、網球場、標準化田徑場等;智慧校園項目巳完成信息中心機房、綜合布線、安防及廣播系統、校園一卡通項目等;教學設備總值為738.4萬元。
學校開設了幼兒保育、計算機應用、會計電算化、康復技術、機電技術應用、汽車運用與維修、電子商務、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專業,其中幼兒保育、計算機應用、會計電算化、康復技術專業為我校重點專業。我校購置大批先進的實訓設備用于實驗教學,共建1個康復實訓室,2個計算機實訓室,2個舞蹈實訓室,1個電鋼琴實訓室,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。我校秉承“理實并重、知行合一”的教育理念,以德育為先導,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和個性發展,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,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。
學校于2018年起步,現有專任教師55人,在校學生826人,2018級學生參加單獨招生考試人數共139人,其中被高職院校單獨招生錄取134人,單招升學率為96%,參加春季高考學生共38人,1人成績超過本科線23分,開創樂陵“讀中職、考本科”新紀元。
收費標準
本科實驗班:學費7500元/學期,住宿費800元/學期,書費1800元,資料費200元/學期;其他代收費:保險費100元/學年,服裝費400元,床單被罩150元。
職教高考班:學費3960元/學期,住宿費800元/學期,書費380元/學期,資料費:200元/學期。其他代收費:保險費100元/學年,服裝費400元,床單被罩150元。
報名條件
1、報名者為初中應屆畢業生或初中往屆畢業生。
2、報名者須身心健康,積極向上,無紋身,無不良行為及不良嗜好。
3、報名者需攜帶本人身份證或戶口本來學校報名
報名時間:2022年2月18日(農歷正月十八日)
報名地址:德州市樂陵市阜欣西路1001號(樂陵民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)。
培養目標:大學本科
學生入學標準:有一定文化課基礎,有意愿上本科院校,能接受嚴格的高中化管理制度。
本科實驗班:職普融通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,山東省人民政府2021年出臺關于印發山東省“十四五”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(魯政發【2021】16號)中要求:擴大職普融通試點范圍,穩步推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,課程互選、資源互通、學分互認,學籍互轉。同時可擁有兩次升學機會,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(職教高考),為學生升學創造更好的條件。本科實驗班嚴抓教學質量,始終圍繞公共基礎課、專業核心理論課、專業技能課三部分,根據學生基礎,實行分層次教學,同時我校與省內眾多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生源關系,徹底打通了中職升本的通道。
培養目標:保?拼髮W 爭本科大學
學生入學標準:認可學校嚴格的管理制度,以升學為目標,借助職教高考或單獨招生考入理想大學,保專爭本,沖刺本科大學,確保?拼髮W,保證升學率。
豐富的校園活動
學校注重校園文化的打造,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引導作用,利用校園廣播站、宣傳窗、板報、校報等宣傳陣地,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引導,做到事事有教育、處處在育人。學校建有標準化足球場、籃球場、羽毛球場、大型報告廳、社團中心、圖書閱覽室等,以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。
完善的硬件設施
學校為保證教學質量,實行小班化教學,每個教室配備現代化多媒體與監控設備;為滿足校內實訓要求,建有形體室、舞蹈房、鋼琴房、畫室、電商工作室、智能制造室、計算機室、汽車實訓室、護理實訓室等實訓教學場地;學校配備高標準宿舍,每間六人,上鋪下桌,配有獨立衛生間、獨立洗澡間、空調、暖氣、衣櫥,為學生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。
專業的教師團隊
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,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,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,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,采用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方法讓專業教師的理論知識、操作技能得到增強與提高。目前已建立一支結構合理、基礎扎實、學風嚴謹、重點突出、各有特長、合作緊密的高水平教學隊伍,形成了以雙師型教師、研究型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為主的師資配置,以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。